星期一, 10月 17, 2005

摘錄一些: 科技100強特輯

http://www.bnext.com.tw/mag/2004_07_01/2004_07_01_2493.html
1999年鴻海的營業額是512億台幣,當時鴻海的產品主要分成兩大塊:連接器業務占54.6%、機殼36.2%、其他9.2%。
往下的垂直整合,不僅是一個大動作,而且等於是取代原有向他買零件的客戶
...這真是很奇怪,這樣他不就變成他的其他客戶的競爭對手?其他的客戶還會跟他買東西嗎?這一點不是違反以前的想法?
2003年鴻海繼續再成長了1000億,一舉突破了3000億營業額。主要的產品動能首先來自繼續往下游整合
...所以說,其他的客戶還是跟他買東西囉?不認為他是他們的競爭對手?
當英特爾把愈來愈多效能整合入晶片組中,主機板也愈來愈像機械業。」郭台銘2002年就提出了這樣的產業趨勢,看準趨勢方向找產品,也是每一年大幅成長的祕訣。
...大概就只有他看到這一點:電子業最終將成為機械業。
郭台銘也承認,「群創是一個例外,鴻海很少進軍供應鏈還不成熟的產業。」
...所以他其他的動作都是”供應練成熟後再切入?”,供應鏈指的是什麼?
到了2000年時,鴻海營業額再度成長到920億台幣,主要就是來自從關鍵零組件往下游整合,開始大軍進入組裝業。
...也就是說,原來只做零件,接著把零件組合起來,作Module,到最後來系統都幫忙裝好?所以他們到底生產多少零件?都不用外購?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