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6月 09, 2006

Opensource firmwae for mp3 player : rockbox

OpenSource真是甚麼東西都有,連mp3 player 的firmware都有opensource, GPL的版本。

rockbox

適用的model 有:
  • Archos: Jukebox 5000, 6000, Studio, Recorder, FM Recorder, Recorder V2 and Ondio
  • iRiver: H100 and H300 series
  • Apple: iPod 4th gen (grayscale and color), 5th gen (Video), Nano and Mini 1st/2nd gen
  • iAudio: X5 (including X5V and X5L)
從manual 上看來,會要更換player上的bootloader,"加入" rockbox的image,然後就可以"dual boot"。
天哪,pc的壞習慣竟然蔓延到mp3 player上..
使用opensource mp3 player的好處是 支援的 codec更多了,這裡有詳細的列表。lossy,losses 的都有,幾乎除了WMV外,所有的codec都支援了 ( WMV implementation 需要floating point,所以目前只有20% 的速度,跟不上)。

除了一般播放功能外,也加上很多game....在那個小小的螢幕上(比較誇張的有DOOM和馬力兄弟)。

OpenSource的好處是,有source code,網站上 當然也很好心的提供developement guide,從setup linux platform (分為四種喔 : native linux, cygwin,colinux & vmware),也提供cross-tools的build方法,而且由於各種player的host mcu不同,網站上也提供arm, coldfire, sh-1 等mcu的cross-tool build procedure。

從sourcecode上看,host和codec dsp是用i2c溝通。
由此,link到 http://www.rockbox.org/twiki/bin/view/Main/DataSheets 裡面有詳細的各player的chip parts, spec。

還有Archos, iriver 的電路圖. 有些還是 手繪的,看來是用reverse engineering 做出來。

資料上比較多的是有關usb 和ATAPI, FAT。

從sourcecode上看來,除了原來hardware dsp 支援的codec外,其他的codec都是用host mcu 來跑,codec library 是以file的方式存在flash (或是hd?)中,需要時再load到ram中。

文件中說明,要MAS的DSP允許download firmware 到internal ROM中,但是spec不足,所以沒辦法做到利用dsp decode。


可惜,還是因為hardware不夠open,要是DSP部份也能open的話,社群應該就可以做出hardware codec。讓他支援更多的格式。

問題 : 既然host mcu 足以擔任software decode的動作,為甚麼他們還要加上dsp呢?

順便提一下,另一個,mp3 player 的open source 計畫 : http://s1mp3.org/
但是這個比較小,是在那種目前最常見的flash mp3 player 上,修改gui 的那種計畫。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