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7月 28, 2005

EC信息

EC信息:
黃亞生:在1990年代,中國的特性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對內開放不夠。中國經濟增長非常快,民營企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。

在我看來,大量外資流入中國是由于中國本身體制的不合理性。外資對中國的貢獻是正面的:它代替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金融制度,它還帶來了競爭機制。從效果上來看,外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,1990年代的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繁榮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。"

黃亞生:我反對的是”只有外資能帶來經濟上的繁榮”。韓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經濟體之一,卻是依賴外資最少的經濟體。「拉美恐慌症」跟中國有類似的方面,拉美國家對外資的優惠過大,不注意發展本國有效益的企業。

中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由大量投資帶來,而非經濟內在活力產生。在中國這麼好的宏觀 經濟形勢下,卻沒有相應成功的大企業。從長遠來看,民營企業投資失敗跟政府投 資失敗,成本完全不一樣。市場經濟能保證民營企業投資失敗的成本不用平攤給 社會,政府投資失敗的成本則要由整個社會來付出。我支持民營企業有兩點原因:第一,總的來講,民營企業投資決策水平比政府要高一些,失敗的可能性更低一 些;第二,民營企業即使投資失敗,其成本大部分由自己承擔,不由全社會承擔,社會成本相對較低。
以上是由EC節錄,並非完整連續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